心理知识

第二课 认知过程--感知觉

2018-10-29
舒暖
27173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认知过程
技能目标:提高学生运用感知觉规律分析生活实例的能力。
素养目标:通过学习风格调查,帮助学生依据学习的感知方式选择学习策略。

教学重点:
感知觉及其规律,学习风格及应选择的学习策略
教学难点:
运用感知觉规律解释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开始部分
话题导入:海盗为什么带一只眼罩?
基本部分
一、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观察,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等生理和心理活动。
1.人类八大感觉
(1)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分类: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内部感觉包括: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称为八大感觉。
2.知觉
(1)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2)分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幻觉
二、感知觉的规律
人类认识世界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感知觉的规律。
1.感觉的发展规律主要有:
适应:暗适应(视觉)、嗅觉适应、肤觉适应
对比:视觉、味觉
个体差异大。例如:丹麦童话《豌豆公主》
个体不同的身体部位肤觉两点阈差异也很大。精细的部位两点阈低,感受性高。维罗尔特运动律。
2.知觉规律主要有: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理解性)、选择性
三、活动训练
1.写出《林黛玉进贾府》等文学作品中感知觉的文字片段。
2.测评分析自己的主导学习风格类型,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
三、结束部分  
谈谈你知道的与感知觉密切相关的文学作品。
作业
推荐阅读《记忆逝水年华》,写下阅读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