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品

陈旧的温暖

2015-09-19
高507班谭歆婧
16986

再次来到这个小城,所思所感却有所不同。

第一次来到这儿,不过短暂歇息。是夜,江畔行人往来,江面泛着幽暗的光,映着整个城市的轮廓,包容了城里各色的人心。华灯初上乱人眼,极尽繁华后的城不过一片寂静,而人们又在这一片孤寂中等待下一个黎明。小城是繁华的,但多少有些冷漠吧。

这一次,是雨天,我撑着一把伞,走在昏暗的巷子里。天,阴沉着,似要压抑着内心汹涌的悲泣。雨落,浸湿墙角,墙上抹的石灰开始脱落,露出冰冷的水泥面,像困兽的獠牙,有些阴森。现在是凌晨四时,我整个人混混沌沌地跟在母亲身后,也没留心两侧,这觉着巷子深的很。又绕过几个弯,终于到了二姨家。

天泛白,城里的一切开始苏醒。早早便出了门才看清了巷子的容貌:两侧多数是私宅,门户对着,紧密排列在一起,巷子不甚宽敞却也难得整洁。而一条巷子也不是很长,只是纵横交错着,每个转角都有路灯,布局十分规整。母亲告诉我,这是城市规划局规定的,大家建房时便也自觉遵守。我不由得感慨当地人的这种公共意识。

沿路走过,大多是老房子,也不乏正在修筑的新房。而工人们所用的,却是一种我从没见过的小块红砖,像是某种工业废渣揉合成的,看着并不结实。问母亲,却言道:“那砖好着呢!是实心的,虽小了点儿,但挨着也紧凑,漏水之类的事也少发生,房子住着舒服。”我看着散落在地的砖头,又抬头看了看那些伫立良久的老房子,觉着心里踏实:每一小块的坚持,筑起的是最牢固的家室。

我见过的许多的新兴旅游城市,为了适应市场而改头换面,但最终却面目全非。而这座小城依然保留着一些原有的东西——比如跨江大桥底下那一片坐落有序的老房子。并没有受到桥上喧嚣的过多影响,那里的人依然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一群孩童穿街过巷地追逐着,一些妇人把灶提到院里做饭,还有抱着婴儿喂食的老人家,如此自然。我并不讨厌这样的老房子,甚至很是喜爱。一座城所拥有的那些陈旧的东西,往往是值得怀念与珍惜的。

时针转动着,不知不觉,竟也在外晃悠了一天。回程,却碰上了下班的高峰期,公交车站挤满了候车人。无奈,拦下一辆出租车,也没多问,便坐了上去。回过神来,才开口问价。师傅掂量了一会,道:“七元吧。”我微惊,虽然知道这里的车价并非按里程计算而是人定的,但这不到一里的路却叫价七元,貌似有些不近人情。我身旁的母亲嘀咕道:“也没多远吧,在我们那儿最多也就五元……”“那行,就五元吧。”师傅爽快地答应了,这是出乎我们预料的,那些到了嘴边的话也被生生咽了回去。见我们不说话,师傅又解释道:“你们不是本地人吧。有朋自远方来,我就尽尽地主之谊。”价位上的一致让车内的气氛缓和了许多,大家也很快聊了起来。不一会儿,便到了点。车停下,拉开车门,回头便见师傅笑着,道:“走好啊,也玩得开心。”出于礼貌,也出于感激,我们自然少不了那句“生意兴隆”。轻推着合上车门,伴随那橡胶与金属细微的摩擦声,似有什么破门而出了。

我一直觉得,在旅游城市中生活的一些人,多少有些唯利是图的,而本地人排挤外地人,也是屡见不鲜。当我在后座感慨人心如何冷漠时,那位师傅却十分理解地先让了步,这倒让我感到惭愧。然而也不由欣慰,还是有这样的人的:信仰着“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古谚兼有宽厚包容的气度,秉持着“让利于客”的古老商业准则,奉行着那些陈旧的道德品质。车,早已无处觅踪迹,唯在留下的人的记忆中尚有余温。巷子里的路灯被点起,照亮这一方小小的世界和一寸小小的人心。

翌日,也早早出了门。而巷子里,家家户户门扉紧闭,不免有些冷清。再回来时,已是八时了,而先遇到的,是一位老太太。她发髻斑白,右腿瞅着不甚利索,肩上却架着一副似乎令她难以承受的扁担,两端挂着蒙着白布的铁桶,还有一块泛黄的塑料牌,上面用红纸贴成了“甜酒”二字。同行的二姨停下,问了价,便让老太太给称十元的。她点头,在她的袋子中翻捣着什么,最终叹了口气,试探道:“没那么大的瓶儿了,要不你称十五的,我送你个罐?”我不禁失笑——这老人家倒精明的很。我们也不介意,只是嘱咐她多舀些汤酒。白布掀开,是白花花的糯米,引人垂涎。她拿出汤勺,一勺勺地挖着那糯米。然而她也只是盛糯米,一点汤酒都没捎上。二姨忍不住提醒:“不要那么多,给舀点儿汤酒。”她默不作声。无奈,二姨把手中攥着的十五元换成了二十元。上了称,接过钱,老人家却找回了五元。接着又打开罐子,盛上了满满的汤酒。完毕,她细心地旋好盖子,双手拿着递给我,道:“两只手抱,不要提,会洒的。”我道:“谢谢!”她笑道:“谢什么啊,老人家不会缺你们斤两的。”

接过罐子,沉甸甸的,心中也溢满了甜腻的味道。近来,老人似乎一直与“碰瓷”联系在一起,令人为之心寒。有人极尽嘲讽之能,迂腐、无赖这类的词像是重重的枷锁扣在了他们身上,约束着他们的行为以适应这个时代。他们是陈旧的,然而并不腐朽。我们刻意忽视掉的,恰是那些他们固守的陈旧的美德,那些对于后辈无条件的关怀。“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育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爱,沿着血脉一代代地传承着;而那些陈旧却不朽的品德,也会顺着道,一路传承吧。

我们走向相反的两个方向,背影在彼此的视野里缩成了一个点。这时候,巷子里多数人家已经开门了,有的妇人正站在门口梳理头发,见着我们,便会寒暄上几句。其实,一些人我们并不认识,只是出于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与友好罢了。天,渐渐明朗。光,一泻而下,洒入了老房子里那些少人问津的角落。

有时候我会想,我在小城中遇见的那些人啊,或许会再见,或许永远不见。而我的人生却是那么多的孤独的瞬息,他们所能占据的尚且不足千分之一。但是啊,他们留在我心底的印记,却非年岁所能消磨的:那是我们所追求的陈旧而不朽的真谛——真诚、善良与美德。

时光带着浅浅的善意,从我身上缓缓淌过。陈旧的巷子里,陈旧的人,陈旧的房,熨烫着心中那个满布尘埃的地方,暖暖的。

指导老师:吴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