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

“三个重要”思想是我的“教学信仰”

2015-09-19
郑英滨
16713

“三个重要”思想是我的“教学信仰”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践中的感悟

                         校党委书记   郑英滨  


摘要  在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践中,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思路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为了搞好高中阶段的物理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教学信仰”,才能驾驭好教学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坚持“方向比速度重要、教材比资料重要、学生比教师重要”的“三个重要”思想,才能更好的实现“三维”课程目标

关键词  “三个重要”思想 “教学信仰”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践 感悟  

近几年来,在使用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科书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以下简称“两考”)的检验,笔者对“三个重要”思想的感悟已经成为自己的“教学信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十余年的时间里,大部分人关心最多的是转变教学观念,谈论最多的是方向、速度、教材、资料、学生和教师这六个因素。而怎样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困扰着许多教师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这六个因素不好把握它们之间到底谁更重要?而笔者认为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对新课改“教与学”的再思考、再探索、再实践。也就是每位教师怎样拥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激情——“教学信仰”。以下是笔者教学实践中的感悟,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方向比速度重要

笔者认为教学方向就是一个有X、Y、Z三维的空间坐标轴。X方向:把培养学生人格和品质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牢记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关注社会发展是现代学生的必备素质。Y方向: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用人格魅力、专业素养、风趣幽默影响学生,使他们学有兴趣,刻苦钻研,立志成才。Z方向:把学科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作为每个教案的教学目的,每节课都要设法营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氛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中既注重深入浅出,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猜想、质疑的好习惯,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喜爱自主选修不同模块。必修加选修是新课程的显著特点,在“两考”中也有明确的体现。它既能确保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又能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使学生个性得到很好的发展。例如在高一学年的教学中,用“三出发”教学方法,解决初高中衔接和“入门难”问题,充分考虑高一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以“情”感人,以“趣”引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三出发”教学方法内容如下:

理解物理概念从学生感性认识出发,辅之“一课一实验”,形成科学概念,分段加深理解概念内涵和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探究物理规律从学生间接经验出发,师生共同深究过程,充分运用文字运算、图象语言,导出其规律性,掌握物理规律(公式)的适用条件和物理意义。

建立物理规模型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会用物理学科思想及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速度”,笔者指教学的进度、课堂的难度和考试的频度(次数),即教学过程的快慢。速度只有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才有意义:不赶上新课,不煮夹生饭,不要三节内容两节讲完,三年课程两年结束;不要不注重基础知识应用及拓展,不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不随意加深讲授难度,导致自己很累还抱怨学生不会,“哼着”“内容上不完的腔调”却“涛”声依旧。新教材强调“慢工出细货”。教学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强调主干知识难度:如力的概念、运动的种类、能量的观点、图像语言的运用、计算能力的提高等。“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应该放弃。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反馈、评价,注重单元和课堂小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例如,高三不实行月考而实行一学年度五次统考,从而完成了一次统考出信心,二次统考出进步,三次统考出效果,四次统考出能力,五次统考出状态的考试目标,符合学生的高三复习节奏,复习效率明显提高。 

教材比资料重要

“两考”的试卷中已经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许多问题在课本中很容易找到,在学生平时的问题中容易找到,在教师的教案中容易找到,而在资料中就很难发现,这也是“两考”的性质决定的。当前,教学资料五花八门,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教科书、课标和手写教案。教材就是教科书和教师用书的统称。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是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团队共同开发制定的实践课程标准的“教与学”材料,是实施课程的媒介。它是教师的备课指南,学生要读的“书”、要做的“作业”。

在东西方课程改革史上,历次面临同一个难题:理想的课程文本(纸质和电子)如何转化为教师的具体实践。同时教材又是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重要因素。教师用备课来实现对教材的二度开发。现行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如《高中物理》(必修、选修)教材中的实验、注释、旁批、彩图、思考与讨论、做一做、科学慢步、科学足迹、课题研究、课外读物目录、STS等,分模块给师生留有共同发展的空间。教学实践中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内外部重组,从而适应不同学生学习水平的需求,教材并没有给教师指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意见,同时每个教师的已有知识、言语水平、动手能力、个人理解不尽相同,授课对象的起点也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加强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完成好手写教案及教学辅助手段准备。不照搬“教案集”、“习题集”,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

学生的经验和感性认识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教学实践如果远离现实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经验,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要坚决反对“照本宣科”和“教死书”,“深入浅出”才是对教材的“活学活用”。

注重教材与“两考”紧紧相连,要走出两个误区:一是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放在首位。认为“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太浅”,只要把教科书上的例题和习题“死记硬背”就OK!二是没有把学生独立思考和灵活应用能力培养好。认为“现行的高考试题离教材越来越远”。实际上新高考试题离教材越“远”就是离教材越“近”(“远”指试题中的新情境,“近”指试题的答案在课本中;也就是很多命题专家常讲的:高考试题“起点”高,“落点”低)! 

资料就是用来参考的,是辅助教材的。而不能使之成为“题海战术”的“源泉”。

教师是学生的“第一本参考资料”。“学问”即学一半问一半,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在讲台上等学生问,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思维的偏差,出错的根源。教师必须用“水理论”指导日常课堂教学: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学生的能力不是靠哪一门学科,是由水桶的最短一片“瓦”(木板)决定的;同时要靠各学科教师共同努力,不要“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教师应多“下水”,多“积水”,学生能得更多“水”。

题目做了“千千万”,资料还有“万万千”,学生会了没有?没有!盲目做资料上的题,甚至有些教师和学生认为资料有的“母题”、“经典题”都是我看过的、做了的;还有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化不良”。有的教师还吹牛说:“高考题中有90%的都是我给学生资料上做过的、讲过的、且多次考过的。”但高考结果往往不如人意。

更正做错的问题比再从资料上找题做更好。用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学生思维中存在的问题,以简单问题训练科学的方法。要特别注重对课本中“思考与讨论”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失,自己寻找方法,及时更正错题和找到错因。特别注重针对本校本年级的学生实际,例如在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教学过程中,针对选修文科的《物理1-1》,选修理科的《物理3-1》,笔者认为“学考的重要性在于它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卡片式”教学方法:即一个单元(章节)编写一张A4卡片,并编成校本教材《学易》。每张“卡片”均“卡”住四个点:知识点(三维目标要求)、讲解点(重点、难点)、练习点(学生动手做的)和考试点(学考样卷)。一学年一册,每册“卡片”不超过A4纸30张。从方法设计到具体课堂实现高效。

学生比教师重要

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是自主性的人、完整的人和有差异的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关键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新定位——“生本观念”。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课程改革的最核心价值。研究和掌握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注意影响发展的遗传、环境和教育因素,解决好学生心理问题,如:学习方法、人际关系、青春期苦闷、理想与现实等。学生的青春一去不复返。学生最需要学会做人、求知和健体,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成长要科学发展,社会的竞争再激励,高考升学压力再大,也要让学生的成长有个性、有尊严。谁也不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教师只能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影响学生。

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问题。多关注身边的事,多经历、多磨练、多关注社会热点,增强判断是非能力,凡事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方法。能借助综合实践课程开设的平台,积累经验,高考就是“小菜一碟”。例如在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教学中,采用“练习—测评—讲评”的“三环节交叉式”教学法,使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轮复习学案教师自己编写,学生每单元(模块)自主总结得失,写好总结笔记。模块自主选修,开放物理实验室,让学生多动手,做到“百闻不如一见”,高考成绩显著。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与育人并重。教师首先要转变的观念是“学生观”。主导为主体服务。教书育人的原生态解释是:传道、授业、解惑;当今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反思性实践者、课程资源开发和研究者。不把学生当机器,强加教师个人意志。

向学生学习,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方法,并及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用学生方法解决学生的疑惑。通过师生经常的思想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想变化,及时总结学生们的闪光点和创新学习方法,与学生共同探究好的学习方法,师生共同成长。

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才能“艺高人胆大”。教师的综合素质表现为“两基三能”:即师德好、会上课为“两基”;“三能”指:用“论文”自我肯定和归纳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能力;用“课题”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的能力;用“专著”中自己的思想启发别人,影响和改变同行教学行为,共同成为教学高手的能力。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践中,靠激情从教,靠实践出彩,靠反思提高,靠“信仰”坚持。这就是笔者的实践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