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连日来,《中国教育报》推出社论、“教育时评”系列文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今天,教育小微为大家汇总整理,一起收藏学习——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
扎实迈进
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并发出了“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号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步履铿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在改革发展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大国阔步迈向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教育现代化焕发出蓬勃生机,教育强国建设呈现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论述,深刻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强国建设规律的深刻洞察与精准把握。这是沉甸甸的信任和期待,更是光荣的使命和责任。全面准确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必须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坚定不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才能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要求我们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锻造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和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要求我们聚焦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新要求新期待,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奋力书写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是人才涌现的基础、科技发展的先导。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要求我们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源源不断培养和输送各类高素质人才,创造更多原创性科技成果,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好发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先导作用。
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现在,距离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只剩11年了,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使命光荣而重大。我们要切实增强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聚焦会议重大部署,谋划提出一系列重大任务、重大工程、重大改革、重大保障,优化推进机制,朝着教育强国既定目标扎实迈进,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以教育强国建设的新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2024年9月11日《中国教育报》刊发社论文章《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深刻把握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
“五个重大关系”直面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要害,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揭示出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规律,为我们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体现了教育强国的战略先导作用和根本价值追求的有机统一。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建设教育强国,要抓实战略举措,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养国家战略急需人才,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教育是民生重大关切,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要聚焦满足人民群众更高质量更加多样的教育需求,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解决好人民群众关于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
正确处理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体现了对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深刻把握。学习知识是学生的本职,是学生提升能力的基础和途径。全面发展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规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要坚持五育并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正确处理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体现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要求。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活动尤其是人才培养要顺应时代要求,满足社会需要。处理好这一重大关系,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促进供需适配,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正确处理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体现了做好学校管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性。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遵守法律法规的规范指引,有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规范有序是基本前提,也是必然要求。管理规范、活力迸发是学校应有的状态。处理好这一重大关系,要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学校管理体系,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化解学校安全风险;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激发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活力,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正确处理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体现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充分彰显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道路自信和重要历史经验指引。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在贡献中国智慧的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更好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胸怀“国之大者”,中国教育必将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贡献更大力量。
2024年9月12日《中国教育报》刊发评论员文章《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
深刻把握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立德树人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最需要思想伟力的引领和感召。要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并将成果转化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用深邃之思想明心立志,用真理之光芒照亮莘莘学子前行的路。
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锻造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立德树人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深刻把握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性认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打造一批“大思政课”品牌,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继续推进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变革,推动价值观教育一体化贯通、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一体化贯通、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一体化贯通,不断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构建新时代新征程立德树人新格局,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的奋斗历史和成功经验,是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最好的教科书。要以党的伟大实践为素材讲活新时代“实践大课”,充分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理论探索成就、不懈奋斗成就、为民造福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引导学生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并从新时代党的奋斗历史和成功经验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要充分挖掘整合红色资源,拓展红色文化内涵,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凝聚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全国教育大会吹响了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嘹亮号角,为我们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24年9月13日《中国教育报》刊发评论员文章《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
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
几个重大关系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
“五个重大关系”直面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要害,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揭示出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规律,为我们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体现了教育强国的战略先导作用和根本价值追求的有机统一。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建设教育强国,要抓实战略举措,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养国家战略急需人才,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教育是民生重大关切,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要聚焦满足人民群众更高质量更加多样的教育需求,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解决好人民群众关于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
正确处理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体现了对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深刻把握。学习知识是学生的本职,是学生提升能力的基础和途径。全面发展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规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要坚持五育并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正确处理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体现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要求。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活动尤其是人才培养要顺应时代要求,满足社会需要。处理好这一重大关系,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促进供需适配,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正确处理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体现了做好学校管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性。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遵守法律法规的规范指引,有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规范有序是基本前提,也是必然要求。管理规范、活力迸发是学校应有的状态。处理好这一重大关系,要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学校管理体系,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化解学校安全风险;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激发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活力,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正确处理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体现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充分彰显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道路自信和重要历史经验指引。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在贡献中国智慧的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更好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胸怀“国之大者”,中国教育必将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贡献更大力量。
2024年9月14日《中国教育报》刊发评论员文章《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
扎实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立德树人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最需要思想伟力的引领和感召。要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并将成果转化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用深邃之思想明心立志,用真理之光芒照亮莘莘学子前行的路。
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锻造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立德树人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深刻把握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性认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打造一批“大思政课”品牌,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继续推进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变革,推动价值观教育一体化贯通、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一体化贯通、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一体化贯通,不断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构建新时代新征程立德树人新格局,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的奋斗历史和成功经验,是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最好的教科书。要以党的伟大实践为素材讲活新时代“实践大课”,充分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理论探索成就、不懈奋斗成就、为民造福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引导学生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并从新时代党的奋斗历史和成功经验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要充分挖掘整合红色资源,拓展红色文化内涵,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凝聚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全国教育大会吹响了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嘹亮号角,为我们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24年9月15日《中国教育报》刊发评论员文章《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